“两排”工程为何集中开工?建成后能发挥多大作用?
市民代表走进工地一探究竟
2014年04月10日 来源:鲁南商报

【PDF版】

北京路排水方涵施工现场。
4月9日,临沂市住建委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城事在我身边”系列活动,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媒体记者共30余人,走进市区“两排”(排水、排污)工程等市政设施项目建设现场。
“两排”工程为何要集中开工?施工期间各部门如何联动治堵?竣工后将对缓解城市内涝发挥多么大的作用?市民代表通过现场参观,听取讲解,查看资料,对这些问题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看着一个个浩大的市政工程,市民对城市的明天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记者见闻
半幅施工 交通基本保持畅通
9日上午8:30,市住建委组织的“城事在我身边”市民参观团,从新闻大厦出发,由金雀山路向东,经过金雀山路立交桥施工现场、祝丘路、平安路、中丘路、沂蒙路,8:40到达涑河南街施工现场。
沿途记者看到,各施工工地均被围挡围住,施工区域内均洒水湿地,避免了扬尘的发生。各处工地均采取半幅施工的方式,避开了全封闭施工,参观团所经路线基本保持畅通,无交通堵塞现象。
“涑河南街下穿沂蒙路通道,宽7.5米、净高3.5米,工程投资约2200万元。该工程涉及的道路车流量特别大,特别是出行高峰期,交通压力很大。”临沂市城市道路管理处郑培广介绍说,为确保施工期间交通畅通,该工程开工后,分东、西两半幅分别施工,同时通过设置临时交通便道,保证了交通与施工两不误,工程得以迅速向前推进。
代表、委员
“城市建设一定要规划先行”
上午9:30,参观团来到北城新区北京路排水方涵施工现场,很多行人也被浩大的工程所吸引,纷纷驻足观看。
“北京路排水方涵分为两段,总长度1.6公里,工程十分浩大。”施工方北京常青市政公司的负责人谢晖说,该工程主要是形成沂蒙路以西片区排水主渠道,工程投入使用后将大大加快易淹水区域雨水排泄速度。
市政协委员葛沂静说,看到这么大的工程,他才真切体会到今年市政府对城区基础设施投入之大,基础设施工程一定要规划先行,设计好、建设好,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城市建设一定要有前瞻性,要根据城市人口规模、交通情况及各种管网等情况,做好统筹规划再动工建设,才不至于经常挖路,重复建设。”市人大代表殷洪举说,工程建设质量必须过关,经过时间和实践检验的工程才能算好工程,评价工程好坏的标准关键看效果。
市民代表
这么大的投入 很有必要
上午10:20,参观人员来到蒙山大道与排水方涵同步施工的电力隧道施工现场。这是临沂首座电力隧道,市民也十分关注。
“以前的高压电缆都架在地上,很不安全,维护起来也非常不便,还影响了城市景观。”临沂城网市政公司的施工人员王涛说,电力隧道建成后,将高压电缆全部引入隧道,既安全又便于维护。
据介绍,电力隧道内除铺设高压电缆外,还配备可视监控、消防联动、电缆测温、防外力破坏、环境温度和湿度自动调控等高智能系统,确保高压电缆处于干燥、恒温环境中运行,实现电缆线路智能化管理。
市民许庆义说,城市建设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提升基础设施,是抓住了城市建设发展的“牛鼻子”,深得民心。临沂要建成300万人特大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必须提升,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今天到现场看了这些工程后,感觉这么大的投入是有必要的,建成后一定会发挥巨大功能,城市功能和面貌也会有根本性的改观。”许庆义说。
文/片 本报记者 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