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一小百年树人 桃李满枝
新老校友齐聚校园欢庆学校百岁华诞
2014年12月29日 来源:鲁南商报

【PDF版】

学生代表为母校送上生日礼物。 记者 孟君 摄
本报12月28日讯 (记者 孟君 通讯员 吴兴珍 杨焕云)韶华似水,光阴如梭,自1914年诞生起,临沂一小已走过了整整一百年。27日上午,临沂第一实验小学“百年情、中国梦”庆祝建校100周年庆典隆重举行,新老校友齐聚校园,回忆往事,畅想未来。
上午9点30分,在动人心弦的国歌声中,临沂一小庆祝建校100周年文艺汇演正式开始。舞台上,中央电视台导演洪国荃专程从外地赶回来给母校庆祝生日,一首诗朗诵《有一种伟大叫平凡》感动着在场每个人,学校音乐教师表演了《沂蒙颂》,将老区沂蒙精神再现在人们眼前,小演员们身着革命军装,表演了《闪闪的红星》;舞台下,白发苍苍的老校友和青春年少的新校友们齐聚礼堂,说不尽的同学情,道不完的美好回忆。
临沂一小始建于1914年,最初为美国基督教美北长老会所建的教会学校——慧瑛女子中学和乐益小学。此后百年间,学校校名跟随时代变迁多次变更,日伪统治时期为兴亚小学,1946年日本投降后改名为临沂第二小学,建国初期又更名为临沂师范附属小学,文革时期变更为向阳小学。1981年,临沂县改为临沂市,向阳小学也随之更名为临沂市第一实验小学。至1994年县级临沂市撤市设区,学校的名称也变为如今的临沂市第一实验小学。
一路走来,不变的是临沂一小“源于爱,成于行”的教育追求,不变的是“严爱相济,教学合一”的教风、“动静相宜,知行合一”的学风和“爱无声,行有格”的校风。在区委区政府和区教体局的大力支持下,临沂一小三个分校区在三年连建工程中悄然诞生,老校区更新改造工程也已经完成,新的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宽阔的塑胶运动场已经启用。至此,临沂一小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4个校区、349名教职工、130个教学班,8624名学生的教育集团。
与此同时,2013年秋季开始,临沂一小四个校区130个班级全部安装了包含超短焦投影机、触摸式电子屏和云终端在内的班级多媒体设备,实现了和国内名校课堂的同步互联。在近期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中,四个校区投资近千万元,按国家一流标准配足配齐了所有的教学设施设备。这所现代化的、高标准的百年老校焕发出勃勃生机。
花絮
老校长老教师 忆校史抒情怀
27日上午,在临沂第一实验小学百年校庆上,年近古稀的陈世钧校长与几位退休老师一同登台表演,庆祝学校生日。陈世钧1963年从临沂师范毕业以后,便一直从事教育工作,1972年担任学校主任,1978年担任副校长,1985年至1999年一直担任临沂一小校长一职。
退休以后,陈校长也没有在家休息,而是选择了继续发挥余热,潜心研究小学生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我现在在临沂市陶行知研究会工作,学校里也还设有我的办公室。”陈校长说,现在他的办公室就设在教学楼里,离学生最近的地方,他每天最想听到的就是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耳边回响,回味无穷,这是世界上最纯真、最干净的声音。”陈校长说。
耄耋之年的李蕙棠老师一边看着舞台上的表演,一边用心记着笔记,虽然已经离开讲台24年,但她的心里,却始终牵挂着临沂一小。
1976年参加工作的李蕙棠老师告诉记者,从曲阜师范毕业以后,她便来到临沂一小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当时学校每个年级只有3到4个班,一个班只有30多个学生。学校里还都是平房,只有一个水龙头,而且一到冬天就结冰,学校里面的第一批树也是当时她们亲手一棵棵栽种的。
如今,学校迎来了百岁生日,李蕙棠老师说,她希望学校能继续成为临沂市民满意的学校,不辜负临沂一小这块金色的招牌。
祖孙三代都是 “一小人”
27日上午,在这个新老校友一起重返校园,为母校庆祝生日的日子里,临沂一小也迎来了很多特别的校友,老教师戴秀萍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名老教师,戴秀萍老师告诉记者,她和一小之间有着不解之缘,因为她不仅是一小的一名老教师,同时也是一名老校友,而后来,她的女儿和外孙女也先后在一小就读。
戴秀萍老师说,1962年的时候,她进入临沂一小的前身——临沂师范第一附属小学就读,初中毕业后,又经过4年多的进修学习,毕业之后,她回到母校当上了一名语文老师。
“工作6年后,我的女儿孙琳在一小的家属院里出生,后来到了上学的年龄,她自然而然也成了一小的学生。”戴秀萍老师说,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和女儿的大部分记忆都和一小有关。
然而,与一小的缘分并没有就此结束,戴秀萍老师说,2009年,外孙女梁靖瑜也成为了一小的一员。截至目前,自己的家庭先后有12人在一小上学,如今学校迎来百岁生日,她作为“一小人”非常自豪。
本报记者 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