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英雄老兵胡发起——
战火烽烟,为革命出生入死
2015年07月18日 来源:鲁南商报

【PDF版】

胡发起老人与老伴一起读书。
他是抗战老兵,曾在淮海战役中67天没下火线;他是抗美援朝的功臣,在残酷的战场上失去了右眼。几十年的战斗岁月中,他经历过无数次生死考验,也见证过无数次的生离死别,但面对生活,他总是积极乐观,心态平和、豁达。7月16日,今年91岁的胡发起老人向记者讲述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硬朗身板缘于军中历练
1925年,胡发起出生在沂南县依汶镇邵家湖村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家境贫寒,他的童年伤痕累累。1938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沂蒙大地,13岁的胡发起便成了当地儿童团团员。1945年,他报名参军,成为野战军第八纵队的一名机枪手,奔赴前线。
训练中,他苦练本领,一个冲杀基本动作要做上几百遍;战争中,为了与国民党的汽车争分夺秒,他和战友们肩负几十斤重的枪弹,一跑就是几十里路,神速矫捷;淮海战役,时任排长的他,整整67天没下火线,白天参加战斗,晚上训练俘虏;为了能够顺利渡江,隆冬时节,胡发起在冰冷刺骨的河水里一泡就是半个多小时,冻得双脚僵硬、不会走路……
最让他难忘的是在朝鲜战场上。1950年10月,胡发起作为第一批抗美援朝军人赶赴朝鲜战场。朝鲜的冬天大雪纷飞,异常寒冷,气温达到零下30多度。“没有棉鞋,战士们的脚冻得红肿、发麻,我的脚趾也被冻掉了。”胡发起老人说,让他更为难过的是,一次在树林里短暂的休息后,再集合时却发现好多战友抱着枪依偎在树旁一动不动,已经冻僵了。
正是缘于多年的军中历练,如今,胡发起老人虽然已过九旬,但身板依然硬朗。“现在身体还吃得消,大概就是多年训练的结果吧。”老人说。
出生入死教会他积极乐观
多年的战争生涯,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胡发起老人始终乐观面对。
1948年2月,胡发起所在的部队宿营河南许昌,一天傍晚电闪雷鸣,部队紧急转移,胡发起背着20多斤重的炮弹,深一脚、浅一脚地出发。突然,一脚踩空,他掉进了深壕里,沿着深水沟往下游走了一夜,终于遇到了一户人家。好心人给他做了荷包蛋,为了感恩,胡发起把身上仅有的肥皂、毛巾等赠与了好心人。
抗美援朝期间的一个晚上,胡发起和另外3个战友执勤,没想到美军的坦克车趁着月色偷袭。还未反应过来,敌人的炮弹一个个打来,整个阵地浓烟翻滚,弹片石头腾空而起。战士们奋起反攻,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弹片击中了胡发起的头部和眼睛,顿时鲜血直流,失去知觉,再醒来时两眼剧痛,当时只能做简单包扎。
为了治疗眼睛,胡发起和其他负伤战友坐上了回国的火车,而火车在行进中遭遇了美军飞机轰炸,没有了火车,胡发起和幸存战友改坐汽车,然而,汽车再次遭到伏击。“没有干粮,我们白天四处要饭吃,晚上偷偷地前进。”经过整整28天胡发起才回到祖国。
经过治疗,胡发起左眼视力恢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而右眼视网膜有斑痕,视力无法恢复,上级批示为三等甲级残废军人。
家庭和睦晚年享清福
出院后,胡发起被送往枣庄伤残军人学校学习,那一年,胡发起28岁,个人的婚事还没有着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953年2月,胡发起的未婚妻代庆兰在家人的陪同下,步行300多里山路来到了胡发起的学校。
“当时真有一见钟情、相见恨晚的感觉。”初次见面,胡发起对这个19岁的姑娘颇有好感。后来,胡发起才知道,给代庆兰提亲的人不少,但代庆兰偏偏对他倾心,“你是我心中的英雄。”1953年3月,两人举行了朴素的婚礼。
几十年来,尽管跟随胡发起各地辗转,代庆兰都没有任何怨言。“这么多年来,老伴对我付出了很多,感谢老伴的陪伴。”如今,两位老人修身养性,颐养天年。每天老两口相扶相携地来到小区公园散步,冬天晒太阳,夏天拉家常。
“父亲从不挑食,每天坚持到楼下走走,锻炼身体,再加上家庭关系好,父亲每天都乐呵呵的,自然身体好,能长寿。”胡发起的女儿告诉记者,父亲爱好广泛,平时还喜欢看报纸,关心国家大事,2009年在家人的帮助下曾把自己的经历编纂成文,并出版《忠诚》一书。历经血与火的考验,如今,老人在他的晚年,安享着平静和幸福。
本版文图 记者 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