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周文秀:
穿针引线是拿手活
2015年03月28日  来源:鲁南商报
【PDF版】
     市区百岁老人周文秀非常注重养生,她从来不吃剩饭菜,每天雷打不动地吃两个鸡蛋、喝一包牛奶;老人还喜欢吃甜点,每天都吃两个大虾酥饼。另外,老人还有吃补品的习惯,做汤时加两匙三七粉及天麻粉;老人吃睡都很有规律,而且睡眠质量很好。目前,老人已五世同堂,子孙女儿们都十分孝敬,老人生活得幸福开心。

生活有规律,从不吃剩饭菜
  26日,记者慕名采访了市区西苑小区的百岁老人周文秀。记者来访时,开门的是周文秀的二儿子褚福吉和孙子褚卫国。老人的居室是三室一厅,非常宽敞。早春的阳光通过明净的玻璃照进室内,让人感觉特别温暖。居室阳台上还养着一些花草,它们长得郁郁葱葱,很是惹人喜爱。褚福吉告诉记者,目前他母亲住的楼房是他二妹妹的房子,前几年母亲一直住在孔庙巷门里的一处民房,是一处二层楼房,二妹因担心母亲冬天怕冷,就让母亲在3年前搬了过来安享晚年。
  周文秀老人告诉记者,她一生养了9个孩子,如今已是五世同堂,家族人口达到了100多人,子孙们部分生活在临沂,部分生活在贵州、枣庄、兖州等地,他们都生活得很好,用不着惦记。她每年过生日时,子孙们都会从各地赶回家,他们还带回各种各样的礼品,让她感到子孙们对她是如此孝敬,凡事都想得那么周到。每次在她过寿时,才是家人聚得最齐的时侯,也是家人最快乐的时刻,当她看着孩子们一张张亲切的脸庞,感觉特别得开心。
  “母亲平时吃饭特别讲究,从来都不吃剩下的饭菜,她老人家认为剩饭菜没营养、没味道,也不卫生。”褚福吉告诉记者,母亲每天都吃两个鸡蛋、一包牛奶,另外母亲喜欢吃甜点,早上每次都要泡上两个酥饼。同时,老人休息特别有规律,早饭一般在7点钟左右,中午饭在下午1点吃,晚饭一般在下午五六点吃;睡眠也十分有规律,一般是晚上8点钟睡觉,到早上7点钟左右起床,白天一般是呆在家中活动。20年来,他一直买三七粉和天麻粉给母亲做汤喝,这两味中药有活血、补气、增强身体、增加免疫力等功效,老人坚持吃了多年,效果很好。最近3年来,老人满头白发慢慢变黑,这不由得让人感到惊喜。
年轻勤劳,晚年生活幸福
  褚福吉告诉记者,他的父亲在早些年代在临沂城开了一家永盛服装店,家里雇拥了五六个学徒,加上本家的七八个人,家庭作坊干得相当红火。当时他家生产的成品衣都在百货商店销售,许多行业的工作服或制服,都在他家的服装店订做,在当时永盛服装店曾盛极一时,成为临沂城三家有名的服装店之一。母亲当时专门干缝纫,她不仅活道干得精细,而且眼疾手快,每天下来,母亲缝制的衣服总是最好最多的。
  “我整整干了20多年的缝纫活,手都磨出茧子了。缝纫这活不易干,一天从早干到晚,一坐下来就是一天,天不明就起来干,一直忙到深夜。”周文秀老人说,回忆起当年做缝纫的活,她还是感到非常激动,非常自豪。直到现在,她的眼睛还没花,仍喜欢自己穿针引线,干点针线活,这是她几十年来一直保留下的习惯。人老了容易怀旧,每当看到针线盒,她心里就感到亲切,干上一大会针线活,感觉心里特别安静,特别舒服。
  周文秀老人说,公私合营后,她就不再从事缝纫了,专门在家干家务活。其实家务活也不容易,也挺多挺累的,因为子女多,像烙煎饼、炒菜、煮饭,都很麻烦;每年换季孩子都要换新鞋、新衣服,针线活自然少不了。此外,还要看孩子,由她看大的孩子就有一二十个。辛苦了一辈子,最终是过了一大家人,她已有了玄孙和玄孙女,熬了这么儿孙,真是几代修来的福份啊。如今,子孙们、女儿们都特别教敬,二女儿褚福霞担心她冬天怕冷,就将她接到自己的一套楼房中,由儿女们轮流照顾她。在她的住处,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生活很舒适。只要一有空,孩子都到她的住处找她聊天、拉家常,儿女们还经常买些点心、糁、风味小吃等来给她换换胃口,她真是感觉太幸福了。

  本报记者 刘青

鲁南商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