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再添“新丁”
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入“国家队”
2015年04月20日  来源:鲁南商报
【PDF版】
     本报4月19日讯 3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批准临沭县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成为临沂市第5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临沭县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位于县城东北5公里处的苍马山脚下,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展陈面积5800平方米。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党、政、军机关及解放战争时期华东党、政、军机关长期在临沭县活动。曾有中心根据地、山东“小延安”之称的临沭县,作为滨海区中心县,在山东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纪念园内“滨海革命烈士陵园”匾额系中共滨海地委原书记、国务院原副总理谷牧题写,纪念园以大门至小横山顶端的纪念塔为中轴线,共有8个坡段,纪念塔、英雄碑、115师纪念亭、将帅题词碑廊等纪念场地分布其中。
  “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获批为全国爱国教育示范基地,意义在于挖掘厚重的滨海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滨海红色阵地的教育作用。”临沭县民政局局长冯夫方说,教育示范基地作为载体,今后会不断改造红色纪念设施,扩大展陈面积,延长开放时间,利用这一品牌,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根据统计,近几年,来园内进行瞻仰、悼念、入党宣誓等活动的人数,每年可达40多万人。
  另据悉,目前,临沂一共有5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其他4处分别为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暨山东省政府成立纪念地、新四军军部旧址暨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烈士陵园。

开展爱国教育见证青年崛起 纪念园里举行成人礼
  “让我们面对革命先烈的英灵,面对鲜红的党旗和团旗,在此正式成人之际,庄严宣誓……”4月17日,临沭县实验中学高二年级的30多名学生代表,在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宣誓并举行18周岁成人礼。
  在成人礼现场,这30多名学生站在无名烈士纪念碑前,其中两位学生将携带的花圈敬献给这些无名英雄,接着用手轻轻地将挽联摆正,然后排好队站在离纪念碑两米处的位置,举起右手握成拳,对着纪念碑庄严宣誓。
  “在纪念革命先烈的地方宣誓举行成人礼,很有意义,让我永生难忘。”临沭县实验中学高二学生李辉说,听了先烈的事迹,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将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
  “学生在学校接受智育,到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则是学习德育。在红色文化纪念园里举行18岁成人礼,是为了让学生接受精神的洗礼,学会担当责任,弥补他们在历史文化方面的缺失。”临沭县实验中学教师张秀良说。
  在将帅题词碑廊、纪念塔、纪念堂等处,学生们认真听讲解员讲述革命先烈的事迹。“听了讲解,才知道是先烈们当年的浴血奋战才换来我们今天的祥和生活。”一位名叫卓彦汝的女生说。
  据了解,为了让年轻一代都能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让革命先驱们百折不挠、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能够代代传承,自2005年开始,临沭县实验中学每年都会到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为学生举行成人礼。 
纪念园义务讲解员王明善—— 满腹红色抗战史的“活字典”
  抗战时期,他的爷爷是抗日积极分子,他的奶奶为八路军烙过煎饼、纳过鞋底。对抗战打鬼子军民一家亲的故事,他从小耳濡目染。他18岁参军,转业后在临沭县多部门任职,因为熟悉那段抗战史,一直参与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的筹建。2013年退休后,他多方搜集材料,想为后人呈现更真实的历史。
  如今年逾六旬的王明善,听说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获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后,作为纪念园一名义务讲解员,他高兴地说:“只要是宣传介绍与革命历史有关的,只要我知道的,我都会乐意讲给大家听。”

听着抗战故事长大
  “临沭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山东军民抗击日寇的军事、政治指挥中心,160多位将帅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在这片土地上战斗工作过……”
  1954年出生的王明善是地地道道的临沭人,说起临沭的红色文化,他滔滔不绝,能讲上三天三夜。
  “我是听着抗战故事长大的,爷爷奶奶经常说起抗战打鬼子的这些事。”王明善说,抗战时期,沭河是滨海地区的“红色防线”,他家住在这条红色防线边上的王家贺城村,他的爷爷是村长,也是抗日积极分子;他的奶奶给八路军烙煎饼、纳鞋垫。
  18岁那年,王明善入伍当兵;1987年转业后,先后在临沭县民政局、县纪委和县旅游局工作过。
  尽管职位变动,对于基地建设,他一直参与其中。“基地建设时,只要是我知道的,我会不遗余力地告诉大家。”王明善说。

要把红色故事讲给后人听
  2015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批准临沭县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听到这个消息,我真高兴。”王明善由衷地说,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在此地浴血奋斗的光荣史,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个载体,让青年人知道,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2013年,王明善退休,但对于抗战时期历史资料的搜集一直没停下。很多人不理解他的做法,问他图什么。“我什么都不图,就想让临沭的年轻人、沂蒙山区的父老乡亲,了解昨天的历史,了解临沭对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王明善说。
  每逢有年轻人来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参观,王明善只要有机会,都会来讲解。“虽然退休多年,但只要是宣传介绍与革命历史有关的,只要我知道的,我都会来讲给大家听。”王明善说,他觉得把红色故事讲给后人听是他的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
相关链接
全国爱国主义 教育示范基地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的有特殊历史意义,有利于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地点。截至目前,中宣部一共公布了四批共353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中宣部在1994年8月23日拟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要搞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遵照当地党委和人民政府提出的要求,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共青团组织和文化、文物、民政、园林等部门确定一批教育基地。”
  1997年7月,中宣部公布了第一批共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19个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9个反映了近代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英勇斗争内容,75个反映了现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内容。
  2001年6月11日,中宣部公布了以反映党的光辉历史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批共100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临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名列其中。
  2005年11月20日,中宣部公布了第三批共66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位于临沂市的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暨山东省政府成立纪念地名列其中。
  2009年5月,中宣部公布第四批共87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其中有临沂孟良崮战役烈士陵园,新四军军部旧址暨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纪念馆两处。

  本版文/片 记者 郇恒雪 通讯员 张立达 

鲁南商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