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地方金融与实体经济共舞
多位国内金融专家献计献策
2015年04月20日 来源:鲁南商报

【PDF版】
金融是经济运行的核心,在现代经济发展中,金融业是联结国民经济各环节的纽带,而地方金融业正作为金融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地方经济发展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在中国·临沂第二届资本交易大会召开期间,与会嘉宾围绕着“如何发挥地方金融作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一话题,进行了思想的交流与碰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 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作用不可或缺
地方金融与实体经济如何擦出“火花”?张承惠认为,应充分发挥地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服务于地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作用不可或缺,地方小微企业通过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可以有利于企业融资,规范企业市场行为,也能让企业的自身价值得到认可。
目前资本市场风起云涌,“新三板”扩容至全国,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张承惠强调,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面对的是区域性的中小企业,而要想充分发挥其作为“场外市场”的作用,地方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对地方性政府而言,要重点关注本地资产是否能够有效流动升值,是否是资产真实价值的体现,要通过鼓励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发展,促进地方金融与实体经济跨界合作,将保险公司、P2P、众筹、互联网+等概念都吸纳到这个平台上,对挂牌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汤烫: 地方金融由市场来主导
经济是金融发展的基石,地方金融和实体经济是共生共荣的命运共同体关系。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地方金融机构不管是从规模、成长性还是经营范围来看都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主力军。
作为研究地方金融多年的专家,汤烫表示,银行是市场的产物,银行的社会责任包含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而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的关键点是依法办金融,要让市场主导金融,政府不需要对地方金融机构发展过多地行政干预。
汤烫认为,临沂具有广泛的地方金融发展的空间,应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加大力度,大力发展农商行、城商行,让地方金融与实体经济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中信证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诸建芳: 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会更大
诸建芳认为,资本市场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将会更大,借助灵活的资本市场运作来盘活实体经济,扶持成长型的小微企业。
作为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成长型的小微企业将在未来5-10年的时间里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而这部分企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然而从银行角度看,其很难支撑小微企业成长的风险,但是资本市场相对灵活,可以通过股权投资、资产并购等形式,化解小微企业成长风险。因此在未来的经济格局中,资本市场的地位会越来越重。
相关链接
临沂“金融先行” 助力地方经济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脉,在经济新常态下,其地位日趋重要,作用日益突出。近年来,临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深化与发展,积极实施“金融先行”战略,初步形成了以银行为龙头,证券、保险业为支撑,基金、信托及普惠金融组织为辅助的现代金融体系。
2014年,全市社会融资总量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79亿元,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41.6亿元,分别增长20%、49.4%,增幅均居全省第1位。其中,通过股票、债券、私募等各类市场直接融资124.8亿元。
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上市公司21家,其中境外上市17家。有6家企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7家企业在天津、上海、香港等股权市场挂牌。有51家企业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数量居全省第2位。全市现有拟上市企业130家、场外市场挂牌后备企业150家,其中50家已签订服务辅导协议,上市后备力量处于历史最好水平。证券期货机构发展迅速,已发展证券分公司1家,证券营业部25家,数量居全省第6位;期货机构6家,居全省第3位。
去年底,临沂市政府设立了2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力争两年内吸引带动社会资本80亿元,以资本运作推动存量做大做强、增量招大引强,加快培植一批百亿级企业、千亿级产业。2015年,是国内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关键年,也是临沂实施“三引一促”、建设“六个临沂”的开局年。新常态,新起点,新征程。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临沂产业发展对接会的举办,为临沂各企业提供了学习交流平台,助力各企业把握政策动向,掌握前沿信息,进一步转变观念,通过资本市场加快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做优做强做大,实现科学跨越发展。
本版文/记者 邵琳 左肖 孙飞霞 图/记者 梅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