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银杏如何从“活化石”变“金矿石”
2015年11月09日 来源:鲁南商报

【PDF版】
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银杏种植基地,随处可见的银杏元素也成为郯城县最鲜亮的风景。但有着“活化石”银杏和所有农林产品一样,也曾经历过市场低谷。面对银杏产业遭遇的发展瓶颈,郯城做了哪些积极的探索?
卖“果”,还能卖“叶”
“银杏浑身都是宝!”在郯城举行的全国第21次银杏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再次用这样一句话形容银杏的价值。确实如此,郯城农民既卖“树”,又卖“果”,还能卖“叶”,外加捎带卖“风景”。
“别看这小小的银杏叶,它可是个宝贝,提取出来的黄酮甙可以敛肺、平喘、活血化瘀,临床上用于肺虚咳喘、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症状,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奇效。”在本届银杏节现场,一位客商指着眼前一片银杏林这样说。
从银杏叶中提取的黄酮甙每吨价值超过120万元,郯城县瞅准了这个机会,并实施统一规划,突出培育银杏苗木、GAP银杏叶基地建设,全县新发展银杏苗圃2万多亩,可产鲜叶1000多万公斤,实现农民增收5000多万元。
银杏果仁更是宝贝!经过深加工的银杏果,可以做成食品、美容产品,甚至还可以做成药品。目前,郯城已发展银杏果、叶加工、银杏茶生产、黄酮甙提取、银杏系列食品生产等加工企业65家,生产30多个系列、400多种产品,从事银杏果、叶、苗及银杏加工产品经营人员近10万人,年销售银杏商品果400多万公斤、银杏干叶1100多万公斤、银杏苗木8000多万株,年产值过3亿元。
生态“金名片”流金淌银
郯城银杏果、叶、材多用途加工关键技术的突破,带动了银杏产区的农民致富,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大丰收。不过,郯城县还抓住了银杏这张生态“金名片”,而这张“金名片”,正在变成郯城“流金淌银”的绿色产业链。
坐拥全国面积最大的古银杏群落,银杏古梅园、广福寺、银杏博物馆、中华银杏品种园、树圣园·中国银杏文化碑林等景点和资源,郯城县将这些银杏生态资源进行整合,投资1.2亿元,打造中华银杏生态旅游区,成功创建了国家4A级景区。
8日当天,大量游客慕名而来,在新村银杏古梅园的银杏王前,众多游客纷纷拿出手机拍下眼前这棵距今有3000年历史的“老神树”。据统计,今年1至10月份,郯城县中华银杏生态旅游区共接待游客达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5亿元。
此外,郯城县坐拥银杏生态旅游天然优势的同时,还拥有独特的地热温泉。去年9月,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地热资源勘查顺利通过专家验收,这个临沂水量最大、水温最高的地热井,将被嫁接银杏生态旅游,一个被称为“银杏森林温泉”的项目正在推进中,力争打造成为独特的银杏温泉生态游胜地、国内外知名的养生福地和旅游目的地。
文/片 记者 周广聪 通讯员 国伟 春雷